“品牌發(fā)展沒有捷徑,首先要沉下心,練好內功。”5月14日晚間,中國飛鶴董事長冷友斌在央視《對話》節(jié)目表示。
近日,在第六個“中國品牌日”到來之際,央視《對話》欄目推出了“中國消費品牌趨勢”特別節(jié)目。冷友斌與金龍魚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波、探路者總裁何華杰、青山資本張野等企業(yè)代表與行業(yè)專家,共同探討了2022年消費領域的新鮮事。
親子消費熱度持續(xù)
品牌需與消費者真正互動
孩子的成長不能復制,也不能重來,近年來,家長對于孩子全方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需求,讓親子消費成為了“一拖N”的全家總動員,釋放著無限潛力。
熱潮背后是家庭對寶寶的關心和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科學育兒、培養(yǎng)更全面的綜合素質成為現代父母共同的追求,這也對企業(yè)的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于乳品行業(yè),要實現品牌發(fā)展有三個要素非常重要,一是高品質,二是品牌國際化,三是跟消費者做到真正的互動。”冷友斌表示。
一直以來,飛鶴在潛心打造“更新鮮、更適合”的高質量奶粉產品的同時,也在持續(xù)關注寶寶成長中的問題。
陪伴是中國寶寶成長的力量,也是探索世界未知的想象守護。基于對社會“隱性失陪”現象的洞察,2018年,飛鶴發(fā)起倡議,希望設立“5·28中國寶寶日”,并通過“陪伴不等于陪著”,“陪伴是更適合的愛”向社會傳遞高質量陪伴的價值,為中國寶寶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傳統企業(yè)發(fā)展沒有捷徑可走
需要練好內功
人人都知道品牌,人人都在談論如何做好品牌,那么品牌的本質究竟是什么?對此,冷友斌認為,” 品牌就代表價值。”他表示,在中國只要能生存下去的企業(yè),大家都非常注重兩點, -是科技投入,二是品牌給消費者帶來的價值。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費者普遍對國產奶粉品牌產生了不信任:國產品牌再好,能有國外的好嗎?
實際上, 2006年左右,飛鶴開始興建大型牧場。” 當時這條路走的很艱難, ”冷友斌說,”因為在那個時期,中國的品牌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小,一個是弱,大家把精力都放在市場和營銷上。”
而在冷友斌看來,當時中國的奶粉結癥就在奶源,沒有高品質的奶源,再好的設備、工藝,也加工不出來好奶粉, 所以飛鶴一直在想盡各種辦法籌錢,咬著牙堅持投入,再國內率先建設了萬頭牧場。
之后,飛鶴又將飼草、飼料的種植及精飼料的加工納入到整個產業(yè)體系中,實現了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自主可控,同時長期堅持對母乳研究、原料研究和開發(fā)、產品創(chuàng)新、農牧業(yè)創(chuàng)新等領域研究。
正是對品質的堅持,對研發(fā)的長期投入,不僅讓飛鶴能夠躲過那次行業(yè)地震,飛鶴逐漸地得到了市場、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成為了中國奶粉第一品牌 ,并帶領了國產奶粉信心恢復。
冷友斌指出,在跟國際同等品牌競爭的前提下,中國品牌首先要沉住氣,要練好內功。“傳統企業(yè)沒有捷徑可走,飛鶴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才有了今天的品牌地位,這個地位就是靠消費者口碑建立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