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是人體的必需營養(yǎng)素,成人體內的總量約4-5g,其中72%以血紅蛋白,3%以肌紅蛋白,0.2%以其他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他則為儲備鐵,以鐵蛋白的形式儲存于肝臟、脾臟和骨髓的網狀內皮系統(tǒng)中,約占總鐵量的25%。
當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體內貯存鐵耗盡,繼而紅細胞內鐵缺乏,最終引起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t anemia,IDA)。
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調查表明,大約有50%的女童、20%的成年女性、40%的孕婦會發(fā)生缺鐵性貧血。到2017年仍有25%的世界人口差不多16億人受到貧血困擾。據原衛(wèi)計委統(tǒng)計,中國居民貧血雖然在2002-2012這段時間里有了顯著的改善,孕婦仍是貧血高發(fā)人群達17.2%,6歲以上居民貧血率也仍有9.7%。
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鐵的需求也有一定的差異。男性每天約損失1mg的鐵,女性鐵損失量平均是男性的兩倍。缺鐵性貧血,主要好發(fā)于兒童,生育期女性,年輕女性及老年人,主要原因包括少年兒童生長發(fā)育新陳代謝快,易偏食,生育期女性血容量和紅細胞數量增加,對鐵的需求增大,年輕女性的生理期鐵流失,以及老年人的胃腸道功能下降,鐵的吸收利用度降低。因此,這類人群,尤其需要注重鐵的補充,預防缺鐵性貧血。
缺鐵表現不像缺鈣那么被大家所熟知,除了報告單上的血象化驗分析,還能從以下一些征兆中體現,如臉色蒼白或蠟黃,無血色、無光澤;體虛乏力,經常性頭暈目眩、胸悶氣短;思維滯后、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月經不調、閉經或月經過多;頭發(fā)干枯易斷落,指甲易碎,無月牙;手腳冰涼,體虛怕冷;食欲下降,嚴重者有異食癖;易患口腔炎、舌炎、舌乳頭萎縮,吞咽困難等。一旦出現這些癥狀,就要小心是不是已經貧血,并及時補充鐵元素。
通過食物以及膳食營養(yǎng)補充劑進行鐵的補充進行缺鐵性貧血的防治至關重要。食物一般推薦深色的蔬菜水果及動物的瘦肉,內臟,血等。但食物中的鐵吸收率不到10%,很難補夠人體所缺失的鐵,而且中國的膳食結構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膳食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草酸,植酸等,會妨礙鐵的吸收。同時,植物中的鐵主要為非血紅素鐵,以三價鐵的形式存在,必須將其還原成二價鐵才能被吸收利用。
因此,吸收利用率高的鐵劑能更快速的補充鐵,防治缺鐵性貧血。來源于動物血的血紅素鐵是以二價鐵的形式存在,吸收率能達到15%-35%,且不受PH值和其他營養(yǎng)成分,金屬元素的影響,以血基質的形式直接被腸道上皮細胞吸收,是最為理想的抗貧血補充劑。沒有鐵銹味哦。
血紅素鐵可以直接被腸上皮細胞吸收后到達血管利用,不受其他因子干擾
血紅素鐵:是與血紅蛋白及肌紅蛋白、腦紅蛋白中的卟啉(porphyrin)結合的鐵,它以卟啉鐵的形式直接被腸粘膜上皮細胞吸收。一般不受植酸根等抑制因素或維生素C等促進因素影響
血紅素鐵的優(yōu)勢在于:
1/血紅素鐵是目前所有鐵補充劑中唯一的動物來源的鐵,也是人體本身血液中所含有的鐵的形式;
2/已經有各種臨床研究驗證表明,血紅素鐵相對于其他非血紅素鐵補充劑,生物吸收率高,代謝途徑單一明確,不受其他因素干擾,而且?guī)缀鯖]有胃腸刺激等副作用;
3/血紅素鐵有良好的促進骨髓造血和輔助治療動物溶血性和失血性貧血的作用,是人類迄今所知的最為理想的抗貧血補充劑;
4/血紅素鐵可作為鐵營養(yǎng)強化劑加入包括米,面,餅干,面包,奶粉,即食谷物,糖果,醬油,飲料等各類普通食品當中,而且相比其他鐵強化劑,沒有難以接受的金屬鐵銹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