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心理學家經多年研究觀察發(fā)現,一歲內嬰兒的智力發(fā)展有八次飛躍,每次飛躍發(fā)生的時間大體相同,在開始出現變化時嬰兒總有幾天或幾周表現得不安寧。如果父母能掌握時機,理解和滿足孩子的要求,那么孩子會更快、更容易地度過這些階段,對今后的智力發(fā)育大有裨益。
第一次 第5周
▲寶寶開始用微笑來表示高興
在第5周左右時,機體器官迅速成熟,所有感官都開始工作。例如,他開始在哭的時候流眼淚,或者用微笑來表示高興,他還不時地對周圍發(fā)生的一切進行觀察和聆聽,對氣味和動靜作出明顯的反應。
在這個階段,應該充分利用家里的空間來培養(yǎng)寶寶的視覺。比如,在墻壁上貼上色彩鮮艷的圖畫,也可以給寶寶看色彩鮮艷的圖書,你會發(fā)現他特別喜歡顏色鮮艷的紙張、衣服和玩具。
第二次 第8周
▲寶寶開始感到恐懼
在第8周左右時,嬰兒發(fā)現周圍環(huán)境原來并非統(tǒng)一和固定不變,而是由活動的具體的東西組成。這種眼花繚亂的變化,讓他感到恐懼。不過,要是能經常躺在母親的懷里,同母親保持親密的接觸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消除恐懼感的出現。
母親接觸最有助于消除這種恐懼感。媽媽在陪伴寶寶的同時,要增強寶寶的各種生活體驗,以刺激大腦的發(fā)育。在改變環(huán)境因素之前,盡可能有一個過渡。比如:增加新照料者在寶寶面前出現的頻率,或讓原照料者再跟隨一段時間。要盡量減少或避免周圍環(huán)境的不良刺激。
第三次 第12周
▲寶寶開始“交談”啦
在第12周左右時,嬰兒發(fā)現了動作,還認識了某些活動的過程。于是,他過去呆板的動作變得靈活起來,而且懂得了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這也證實自己擁有的“本領”,他發(fā)出了尖叫,咯咯地笑,興奮地學語,并且不斷地試圖跟母親或其他人“交談”。
在這個時候,是訓練寶寶自主學習,自主接受饑餓的關鍵時期。這時,爸爸媽媽可以多給寶寶看圖畫書,用寶寶能理解的語言,講一些簡單的事物關系。寶寶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記住故事情節(jié)。和寶寶一起看書時一邊看一邊問,你會發(fā)現寶寶有心領神會的能力,能用聲音和表情回答??磿鴷r讓寶寶自己翻書。
第四次 第19周
▲寶寶要“拿拿”
在第19周時,嬰兒懂得抓東西,會轉動或翻動可以拿到的東西,會注視物體的活動過程。這時他對一切都要研究一番——用手摸,或者干脆往嘴里送。
年輕的家長擔心寶寶亂抓亂摸,就給寶寶戴上一副專門為寶寶設計的手套吧,以避免寶寶抓傷自己。戴手套看上去好像可以保護寶寶的皮膚,但從寶寶發(fā)育的角度看,這種做法直接束縛了寶寶的雙手,使手指活動受到限制,不利于寶寶觸覺發(fā)育。
第五次 第26周
▲寶寶成了小小“搬運工”
在第26周時,嬰兒逐漸理解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按一下按鈕就能聽到美妙的音樂。同時,他已懂得:某件東西可以放在另一件東西里面,也可以放在第三件東西的外面;東西可以在近處,也可以在遠處。因此,他最感興趣的游戲是把東西拿出來搬進去,把什么都弄得亂七八糟。
但是在這個時間段里頭,寶寶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總是用他自己的方式來認識的探索世界,所以只要不是危險的東西都可以讓寶寶摸摸,讓寶寶盡情的探索世界,家長要做好的就是排除寶寶周圍危險的情況。
第六次 第37周
▲寶寶成了小小“思考者”
在第37周時,嬰兒懂得對各種事物進行抽象地分類,例如他懂得,狗總是“汪汪”地叫,大狗小狗、黑狗白狗都不例外。這表明,他已經開始像成人那樣運用邏輯思維了。
相應的,父母也不該停留在簡單的“貓貓”、“狗狗”階段,而應該開始以語言和手勢進行解釋了。
第七次 第46周
▲寶寶成了小小“學習家”
在第46周時,嬰兒意識到,做任何事情都有先后順序,所以,他最喜歡的游戲是“自己動手”,即按照先后順序來完成某項工作。他正是通過這一游戲來學習“辦事”,而且加深對順序的印象。不過,他又以為這一順序是固定不變的。
因此,父母這時不應該順著他的順序反復讓他顯露本領,而應開始手把手示范他不同的“玩法”。
第八次 第55周
▲寶寶有自己的想法啦!
在第55周時,嬰兒終于發(fā)現,原來順序的先后可以由自己來決定隨意地變動。這時,他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制定計劃”,明確表示自己想要什么。
這個階段的父母切記不要對寶寶的要求產生煩躁的心里,甚至責罵寶寶。而是要不厭其煩地和其講出事情的因果。不要因為剛說兩次寶寶聽不進去就開始發(fā)脾氣,因為寶寶這時正處于語言邏輯區(qū)激發(fā)階段,他們雖不能很快理解你說的,但一旦理解了就會記得“刻骨銘心”。
但這次序不是固定,而是可以自由變動的。這時的寶寶會非常明確地表示他想要什么,例如當他想外出時,就有穿衣穿鞋的要求。
粑粑麻麻們一定要懂得掌握時機,理解和滿足寶寶的要求,并采取相應措施激發(fā)他的智商發(fā)展,相信你一定可以培養(yǎng)出一個聰明可愛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