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嬰童網
招商
品牌
商機
展會
產品
企業(yè)
資訊
專題
視頻
店鋪
開店
經銷商
嬰童網首頁 > 母嬰資訊 > 嬰童教育 > 正文
孩子撒潑耍賴脾氣暴躁怎么辦 這些方法學起來
2017年02月26日 09:49來源于:三優(yōu)親子
分享:

如果問什么樣的孩子最讓人頭疼,可能很多父母會說:就是我家那個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摔東西的孩子!

在校門口、商場里、火車上,時??吹接行┖⒆哟罂薮篝[,滿地打滾,因為爸媽做的事讓他不滿意了。也有的父母每隔一兩周,就會收到老師告狀:你家孩子跟同學一言不合就動手!

這個時候很多爸媽會擔心脾氣暴躁的孩子更容易“學壞”,他們脾氣暴躁、愛欺負小朋友……

所謂“學壞”,是站在成年人角度的道德判斷,但是孩子心中的道德與成年并不一樣。根據(jù)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fā)展理論,兒童對道德的認知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

前道德階段(0~3歲):以自我為中心,毫無道德觀念。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用發(fā)脾氣、哭鬧、摔東西來表達。

他律道德階段(3~7歲):體會不到別人的感受,對道德的認識是服從權威,比如聽父母和老師的話,但是不懂為什么要這樣做。父母不在身邊時,孩子的行為可能不一樣。

自律道德階段(7~12歲):能夠換位思考,尊重別人,參與游戲或比賽時能與人共同制定并遵守規(guī)則。

公正階段(11~12歲以后):不再刻板地按固定規(guī)則去判斷,并發(fā)展出真正的具有關心與同情的道德感。

媽媽們可以放心的是,孩子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脾氣暴躁,各種欺負人、搞破壞,并不等于學壞,也不必上升到人品的高度。他們只是還在成長中。

不管多可愛的孩子,都有讓人抓狂的一面。

“你要成為一個出色的大人,就不要忘記你作為孩子的感受。”我們曾經都做過孩子,也做過脾氣暴躁的孩子。

今天師師就想作為曾經脾氣暴躁的孩子,講講當時的內心戲。

發(fā)脾氣的孩子,到底在“說”什么?

發(fā)脾氣的孩子,真正要的不是物質上的滿足,而是情感上的理解。孩子發(fā)脾氣,說明他會表達自己的感情了,是進一步成長的證明。

孩子發(fā)脾氣,都是有原因的。面對孩子的脾氣,父母簡直是束手無策,怎么做才好呢?孩子發(fā)脾氣,父母首先要找到原因。

① 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愿望。由于孩子的語言尚處在發(fā)展期,有時不能將自己的想法、要求和愿望明白地表達出來。

自己的意愿家長不理解,孩子著急易發(fā)脾氣。

② 由于受忽視而亂發(fā)脾氣。對于這樣的孩子,要安撫他們并轉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穩(wěn)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

當發(fā)生不愉快時,要采用活動轉移法,讓他們在游戲活動或體育活動中宣泄內心的緊張。

③ 天生性格。如是天生性格使然,則不必擔心,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秉性善良的,但性格不是自己能輕易改變的。

所以家長要耐心的引用一些成功的小故事來應對孩子的脾氣暴躁。

比如這個小故事:

有一位小男孩經常愛發(fā)脾氣,父親就讓他在一個木板上釘一個釘子,當他覺得那件事情已經在他心里平息的時候,再把那顆釘子拔下來,日積月累,木板上的釘子漸漸少了,但那些密密麻麻的釘子眼卻一直都在。

父親告訴他,當發(fā)完脾氣后,留在別人心里的傷口就像這釘子眼一樣,是無法愈合的,慢慢地,小男孩明白了這個道理,也漸漸改變了自己易怒的性格。

面對愛發(fā)脾氣的孩子,我們不能以暴制暴,因為面對愛發(fā)脾氣的孩子,更需要的是愛。爸媽們也要知道一點: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是不可磨滅的。

曾經讀過一本繪本——《發(fā)脾氣大叫的媽媽》。

講的是企鵝媽媽對小企鵝發(fā)脾氣后,小企鵝身體的各部分嚇得四散逃走。小企鵝的腦袋飛到了宇宙里、肚子落到了大海里、翅膀掉到了熱帶叢林里……后來,媽媽企鵝把小企鵝的身體全部找了回來,又縫在了一起。

看完繪本不禁感嘆:濫用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真的如同讓孩子的身體四分五裂。即使能夠縫合,但孩子難道就不疼嗎?縫合后的疤痕,也會是一輩子的印記。

孩子的內心非常柔軟,成人的壞脾氣,對孩子來說意味著“暴力”,是以大欺小,以強欺弱。

面對發(fā)脾氣的孩子,你真的需要一點智慧。

1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哭鬧,往往會讓家長煩躁,但請不要被自己的情緒控制。養(yǎng)育孩子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壓力,可是你越感到壓力,孩子就越容易情緒失控。

這是因為孩子的大腦額葉前端,可以在幾毫秒的時間內捕獲周圍的情緒氛圍。家里壓抑或沉悶的氛圍會嚴重影響寶寶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

如果你的情緒是輕松愉快的,那么孩子也相對會平靜。如果爸爸媽媽可以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就可以讓自己的身體系統(tǒng)安靜下來,之后身體系統(tǒng)向大腦傳達信息,讓它停止釋放高水平的壓力化學物質。

這樣就能為孩子創(chuàng)造平靜、溫暖的環(huán)境,減少孩子哭鬧的幾率!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由于孩子的大腦發(fā)育還不完善,無法像大人一樣控制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如果爸爸媽媽當即和孩子講道理,寶寶容易“聽不進去”,而且還會表現(xiàn)出和家長對著干。

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建議孩子去做另一件孩子愛做的事情,緩解孩子煩躁的情緒。當孩子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其他事情上之后,就會忘記之前的令他煩躁的事。

3適當時候采取冷處理

孩子的情緒反應習慣不是一時形成的,常常受到家長的行為方式的影響。

因為孩子對環(huán)境的輕松或緊張?zhí)貏e敏感,他們的情緒又極其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當家長感到緊張與煩躁時,孩子也會感到緊張和壓力。

所以,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建議爸爸媽媽們先冷靜下來,不要馬上去制止,也不去哄。

要注意:冷處理不是置之不理,而是溫和而堅定地陪在孩子身邊,等孩子發(fā)現(xiàn)哭鬧不管用了,漸漸安靜下來,再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講道理,這時候往往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4跟孩子更多的親子互動

花更多的時間陪孩子,多一點身體的撫觸和按摩,多一點語言的溝通與交流,多和孩子進行一對一的情感交流,讓孩子感覺到安全,親子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讓孩子內心充實而平和。

良好的親子互動會對孩子大腦中的化學作用產生積極影響,讓他們內心思緒如同小溪般歡快、愉悅、積極地流淌,而不會死氣沉沉、滿腹自責、壓抑低沉。

在情緒管理的這堂大課上,我們是孩子的學習范本。孩子一直在學習我們如何處理情緒的方法。

孩子的哭叫聲不斷地傳進你的耳朵,此時你感覺心煩意亂,你好像一個被不斷充氣的氣球一樣,馬上就要爆炸了。

然后表情猙獰地威脅孩子, “馬上閉嘴,否則我揍你!”如果這樣的話,你真的輸了。

因為用情緒壓制情緒是最無效的方法。反而讓親子關系陷入一種不打不罵就不聽的惡性循環(huán)中。你會看到一個焦慮暴躁的媽媽,而她的情緒開關竟然掌握在孩子的手里。

你的孩子,早就控制了你。

04那怎么面對一個愛發(fā)脾氣的孩子呢?

孩子愛發(fā)脾氣還有一個原因是情感比較脆弱,無法控制,所以易怒。

① 讀懂自己的孩子。

父母必須去努力地讀懂自己的孩子,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弄清楚發(fā)脾氣的原因。真正懂孩子的父母常常能將問題于無形之中解決。

3歲以下的孩子,還是建議以“轉移注意力,巧妙的既順從他的感受,又能解決問題的方法”。

②不強迫孩子。

如果一開始就強迫孩子去做,規(guī)定如何如何,壓制、威脅孩子順從,只會讓孩子的情緒紊亂。

當孩子慢慢地長大,他們的能力會提升,也能應付很多挫折,這時的孩子其實智力發(fā)育已經很完整了,只是情緒上的控制能力及表達能力還不強,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引導。

③ 適當?shù)乇磉_自己的感受。

孩子天生以自我為中心,換位思考的能力,都是后天培養(yǎng)的。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那么孩子就會逐漸知道,當他這樣做時,別人會怎么想。

不管如何,父母一定要先修煉好自己的脾氣,因為你的平和堅定地態(tài)度才是關鍵。當孩子知道你堅定地守住原則,也不會被脾氣操縱時,這時的管教才會有效,愛和規(guī)矩才會到位。

其實,孩子脾氣暴躁沒有那么可怕,雖然讓人頭疼,可如果耐心交流,也是親子間更理解彼此的寶貴契機呀。

我們能給孩子最大的 2 個成長禮物就是:無條件的愛和一個平和而堅定的自己!

三優(yōu)親子 )
分享:
相關資訊
更多>>
  • 三天內
  • 一周內
  • 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