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嬰童網(wǎng)
招商
品牌
商機
展會
產(chǎn)品
企業(yè)
資訊
專題
視頻
店鋪
開店
經(jīng)銷商
嬰童網(wǎng)首頁 > 母嬰資訊 > 嬰童教育 > 正文
這2個年齡段的孩子 打不得
2017年04月07日 14:26來源于:教子有方
分享:

每一位父母,都想在孩子心目中留下溫柔可親、平易近人的形象。可是,生活、工作的種種煩惱和壓力,總是令我們煩亂、暴躁。

特別是對于媽媽們來說,既要應(yīng)付工作,又要忙活瑣碎的家務(wù),有時還要面對家人難看的臉色。

如果這時候,孩子在旁邊又哭又鬧、摔東西,我們心中肯定會燃起強烈的委屈感、挫敗感。沖孩子嚷幾句那是輕的,很多人直接就動手了。

01

“好媽媽”,把孩子打到尿褲子

朋友娟子,幾乎從來不打孩子,但昨天還是沒忍住動手了……

這幾天,娟子的老公單位很忙,動不動就出差;她婆婆老家有朋友去世,得回去看看;她親爸親媽又跟著老年大學旅游去了。

總之,家里就剩娟姐跟2歲女兒了,洗衣做飯、送孩子上學全是一個人忙活。而且娟子之前修改了好幾遍的文案,又被客戶退了回來,還得熬夜修改……

晚上11點多,娟子在埋頭改稿子的時候,聽著客廳里叮叮當當?shù)?。她過去一看,本來已經(jīng)上床的女兒,正穿著睡衣在客廳瞎鼓搗呢,把玩具擺得滿地都是,還把工具箱里的扳手、鉗子都鼓搗出來了……

娟子這幾天本來就惱得不行,看到客廳這一大攤子,火蹭一下就上來了,揪起女兒,一連往后腦勺上呼了3巴掌。

女兒被媽媽突如其來的暴怒嚇壞了,過了好一會兒才哭出聲來……

看著女兒瘦弱的身板兒、驚恐的表情、滿臉的淚水,剛才還暴怒的娟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沒想到一直標榜“好媽媽”的自己,竟也會干出這么粗暴的事。

后來把女兒抱上床的時候發(fā)現(xiàn),女兒尿褲子了!

這才想起來,剛才下手沒輕沒重,竟然拍的是孩子后腦勺!驚恐的情緒再加上手重,一下讓孩子尿失禁了。

一說起這事,娟子就非常懊悔、內(nèi)疚:“現(xiàn)在想想就后怕,如果萬一下手重了,再打出點毛病來,真是跟誰都沒法交代……”

02

2歲內(nèi)和6歲后的孩子,能不打就不打

2歲以內(nèi)的孩子,心智發(fā)育不成熟,對危險和規(guī)則的認識都很模糊,他們有時做出一些很調(diào)皮很危險的舉動,往往并不是故意耍壞,只是對周圍環(huán)境的正常探索而已。在這種情況下,你再打也起不到警示作用,因為2歲內(nèi)的孩子根本不知道錯在了哪里。

另外,2歲內(nèi)的孩子身體還是很嬌嫩脆弱的,在大人看起來不算大的體罰力度,就有可能對孩子的骨骼、臟器造成創(chuàng)傷。比如娟子拍孩子后腦勺的行為,就非常危險,那可是腦干所在地,是維持心跳、呼吸的神經(jīng)中樞!

6歲后的孩子,很多都開始進入小學了,他們已經(jīng)能夠明白很多道理,而且自尊心會比之前強很多,很注重自己在同學面前的形象。

這階段對孩子的打罵,特別是當眾打罵,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一定的心理陰影,讓孩子變得叛逆、更難管教,就是俗稱的“打皮了”。

其實,哪個年齡段的孩子都不能輕易說打就打,只不過2歲前和6歲后,情況更特殊而已。

03

絕大多數(shù)的打罵,都沒有真正的教育效果

看到這篇文章的父母們,估計很多人在小時候都被父母、老師打罵過。仔細回想一下當時的情景,我們在被打時,腦子里想的是什么?是“我真的錯了,我這樣做是不對的”,還是“好疼啊,什么時候打完呀,快別打了吧”?

實際情況,應(yīng)該是后者吧!

人的大腦天生具有“逃生機制”,在自身遭遇危險時,會神經(jīng)緊繃,心無雜念,一心只想著逃離危險。

家長打罵孩子時,往往都會觸發(fā)孩子大腦中的“逃生機制”。孩子滿腦子都是“好疼啊,什么時候打完呀,快別打了吧”,根本沒空去思考做錯事的原因。

孩子嘴上說著“媽媽我知道錯了”,其實是“屈打成招”,迎合父母情緒,盡快擺脫挨打而已。

04

習慣性的打罵,會讓孩子愚笨、福薄

身邊一位信教的老人,曾不止一次地告誡我:

“年輕的家長,別隨便沖孩子發(fā)火,怒火就是無明業(yè)火。孩子都是有靈性的,你一動怒,就把自己的業(yè)火引給孩子,就會燒壞孩子的靈性。時間長了,靈性就沒了,孩子會變得愚笨,這輩子的福分也會變得淺薄。

最不聽話、最沒出息的是哪種孩子?就是那種整天被父母呼來喝去的孩子!”

05

你沖孩子發(fā)的火,等老了,孩子會還給你

孩子的成長,最主要的途徑就是“模仿”,模仿父母的行為、語言、習慣,甚至也會模仿父母的脾氣。所以說,壞脾氣也是會遺傳的。

心理咨詢師賴佩霞說過:很多時候,我們滿口說愛,卻面目猙獰。

每當父母打罵孩子的時候,嘴上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打你是為你好,是愛你!你要不是我的孩子,我才懶得管你!”

于是,孩子在你一次次的打罵中,就會形成錯誤的認知:“原來,打罵也是愛呀!”

幾十年后,我們老了,腿腳不靈便,做什么事都健忘,生活邋里邋遢。這時候,孩子就會用小時候?qū)W會的那種方式來“愛”我們:“媽,你怎么又忘了沖廁所,老糊涂了吧!” “媽,你怎么嘟嘟囔囔這么多話,出去老老實實曬太陽不行嘛!”……

當孩子這么兇你的時候,你會怎么想?

你肯定不會說:“嘿嘿,我兒子真愛我,還知道兇我。”

那時候的你,心里肯定很難過,很難過……

所以說,打罵從來都不是愛,只能說明我們本事有限,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好,除了打罵根本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06

怎樣的教育方式,才能不打不罵?

為什么有些父母總覺得孩子難管、不聽話?因為他們總是堅信:“一切都是孩子的問題,是孩子不聽話,是孩子學壞了!”真的是這樣嗎?

前段時間,朋友圈里轉(zhuǎn)得最多的,就是下面這張圖片:

為什么有的孩子愛讀書,有的卻光知道玩手機?為什么有的孩子彬彬有禮,有的卻滿口臟話?

這張圖片就是最好的詮釋: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復印件出了問題,肯定要從原件里找原因。

我們請一些兒童心理專家在“家長必讀講堂”做微課的時候,總有父母不耐煩地留言:“直接說點教育孩子的技巧吧!來點實用的,別虛頭巴腦的!”

但實際上,如果父母的觀念轉(zhuǎn)變不了,如果你還是認為孩子的問題就是來源孩子本身,那么再多、再好的教育方法都是沒用的。因為父母發(fā)脾氣的根本原因,就是認為自己沒錯,孩子有錯,孩子的行為愧對自己!

最好、最根本的教育,從來不是要求孩子怎么樣,而是自己先當好一個榜樣!

教子有方 )
分享:
相關(guān)資訊
更多>>
  • 三天內(nèi)
  • 一周內(nèi)
  • 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