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號稱采用丹麥皇室牧場奶源、榮獲丹麥皇室和丹麥王國權威認證的麥蔻奶粉遭到媒體的質疑稱其實際為貼牌洋奶粉,由有機乳品生產商丹麥阿拉代為加工。不僅如此,外資奶粉巨頭雅培旗下的雅培菁智有機奶粉也是依靠阿拉代工。
在雅培菁智的天貓旗艦店上,《中國經營報》記者留意到,根據目前雅培菁智有機奶粉1段、2段以及3段奶粉(均為900克)提供的《有機產品認證證書》顯示,三款奶粉均由丹麥阿拉加工。為此,記者聯系了雅培方面,得到的書面答復為“關于您的問詢,我們的回復是:雅培對此暫不評論”。
根據“史上最嚴奶粉新政”,即便工廠獲得嬰幼兒乳粉生產許可,原則上一家工廠也不得有超過3個配方系列的9個產品配方,像雅培菁智有機奶粉這種依靠代工的產品被指將迎來新政考驗。行業(yè)高級分析師宋亮稱,“代工是普遍現象,也是國際通用的辦法,我們國家關于海外代工目前的做法是允許的,但是主要得看新政出臺后,丹麥阿拉是否和雅培繼續(xù)合作提供代工,如果不合作,雅培必須得自建工廠,尋找奶源以及獲得有機認證等,而這并非易事。”
代工系普遍現象
在雅培菁智天貓旗艦店上,記者留意到,目前雅培菁智有機奶粉1段、2段以及3段奶粉(均為900克)提供的《有機產品認證證書》顯示,三款奶粉均由丹麥阿拉加工。此外,在商品詳情一欄,雅培菁智有著這樣的宣傳稱,該產品獲得了中國、歐盟、丹麥三大權威有機認證。這與阿拉的官網上的介紹信息類似:具有百年歷史的阿拉是丹麥皇室御用產品,阿拉牧場獲得歐盟、丹麥、中國三大有機認證等。
實際上,前不久,號稱采用丹麥皇室牧場奶源、榮獲丹麥皇室和丹麥王國權威認證的麥蔻奶粉遭到媒體的質疑,也被指是代工產品。3月21日,麥蔻奶粉在其微博上進行了回應表示,麥蔻品牌在丹麥的注冊公司名為Mille Baby A/S,其所有出口到中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都是由丹麥 Arla 乳品生產商代工生產,并于2014年1月開始正式在中國銷售,蜜兒樂兒乳業(yè)(上海)有限公司則是其在中國的營銷總部。
為此,宋亮認為,代工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也是國際通用的辦法。“OEM(代工生產)、ODM(自主設計生產)和OBM(自主品牌生產)都是國際產業(yè)分工合作,實現互補貿易的通行模式,是各國企業(yè)普遍使用的做法,有助于實現專業(yè)分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我們從服裝、鞋帽、手機,甚至是大型航空飛機都能找到OEM的身影,很多食品生產企業(yè)包括乳制品企業(yè)也普遍存在代工現象。”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yè)內人士也指出,代工在乳業(yè)當中是非常普遍的,“可以說,在國外很多乳企更多是依靠代工。不管是歐洲以荷蘭、愛爾蘭為代表的,還是大洋洲以新西蘭、澳大利亞為代表的品牌,更多的是給OEM代工,更明確的是給以專銷中國的奶粉品牌來進行OEM代工的。”
宋亮還表示,過去是小規(guī)模生產,現在生產規(guī)模越來越大,把品牌商和生產商、原料供應商分開,有利于品牌商集中做品牌,生產商則集中負責生產,雅培委托阿拉做代工,這是沒有問題的,首先,阿拉是一個比較現代化且規(guī)模比較大的工廠,達到了相關認證的體系,而且我們國家關于海外代工目前的做法是允許的。
“ OEM 本身不可怕,但如果缺乏專業(yè)的科研開發(fā)和品質監(jiān)管,可能會給OEM模式帶來負面影響。對于OEM代工應該客觀對待。不能因為國內進口奶粉市場存在混亂、缺乏管理而一刀切地對 OEM 予以否定。相反,一方面利用這些合作模式,積極參與到國際分工中,另一方面,要通過品牌商對代工的質量管理法規(guī)和加強進口產品監(jiān)管來消除這些模式存在的不足。”宋亮說。
有機代工廠難找
按照我國史上最嚴奶粉新政《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規(guī)定,從 2018 年 1 月 1 日起,不論是國產還是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要想繼續(xù)生產并在中國銷售,其加工工廠不僅要獲得中國監(jiān)管部門的注冊,同時還必須獲得配方注冊證書,未注冊只能退出市場。另外,即便工廠獲得嬰幼兒乳粉生產許可,原則上一家工廠也不得有超過3個配方系列的9個產品配方。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業(yè)內人士稱,“很多國內的中小乳企依靠多品牌的包裝差異,可能一個配方就有多個包裝系列來疊加,用以支撐銷量搶占市場。新政出臺后,意味著包裝和配方的嚴格捆綁,造成它們如果只保留幾個系列的話,可能支撐不起產能,對企業(yè)造成生產壓力。”
乳企也在積極應對奶粉新政。目前國內奶粉配方數最多的是圣元國際,擁有50多個品牌系列的184個配方。根據新政,圣元需要砍掉的品牌數量不少。君樂寶奶粉事業(yè)部總經理劉森淼告訴記者,新規(guī)的實施有助于清理雜亂品牌,貼牌代工將大幅減少,提升了行業(yè)的準入門檻,更督促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yè)將主要精力放到提升產品品質上,并表示,自身奶粉不采用代工方式,使用的原奶來自自有牧場,奶粉在自身的工廠生產。
“史上最嚴奶粉新政”使得部分乳企處于前途未卜的迷茫狀態(tài),對于類似雅培菁智有機奶粉這種依靠代工的來說,更是面臨不小考驗。
根據阿拉官網信息顯示,其在中國銷售的產品,目前包括寶貝與我有機系列、寶貝與我純凈系列、美兒樂系列等。但是根據新政,2018年1月1日起,阿拉上述多個自有品牌系列產品要繼續(xù)在中國市場銷售,其必須向國家藥監(jiān)局提出配方申請注冊,而受一個工廠3個配方系列的限制,阿拉可能將無法為其他品牌包括雅培菁智有機奶粉提供代加工服務,那么雅培菁智很可能會陷入困局。
實際上,十分依賴中國市場的澳洲奶粉企業(yè)貝拉米也有類似的處境。貝拉米此前依靠澳洲乳制品公司Bega(百嘉奶酪)為其代加工,今年2月份,美贊臣與百嘉奶酪達成收購協(xié)議,收購后者的兩家工廠。助力美贊臣中國市場的百嘉奶酪不再為貝拉米代工,而貝拉米在短時間內無法找尋到合適的加工廠。
“從行業(yè)層面來說,依靠明星代言等營銷賣點來進行產品銷售,在今天已經不太奏效了,剩下有機奶粉這個概念較為熱門。在中國市場上,雅培菁智是比較早用有機概念來導入和操作的,加之其在華的體量,雅培菁智擁有龐大的銷量基礎。”上述業(yè)內人士表示。
不過,“有機奶粉加工廠數量少,有機原料稀缺,可能成為雅培等品牌難以尋找到合適的加工廠的原因。”宋亮告訴記者。上述業(yè)內人士也有類似的看法,“有機奶粉代工工廠比較難找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決定了有機粉上游的奶源從目前來講是全球性的稀缺,這是最大的壓力、風險和變數;第二是工廠要具備有機生產的資質和條件,對于原料的添加,特別是一些營養(yǎng)素的添加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所以尋找代工工廠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有機代工廠,意味著,雅培要自行尋找出路。首先的出路是另找下家,找具備有機奶粉生產機制的下家來作為后續(xù)的代工廠,再來就是自建工廠或者購買工廠,能不能趕在奶粉新政之前完成,時間節(jié)點也是非常緊迫的,這是最大的挑戰(zhàn)。而對于自建工廠來說,除了時間成本,工廠需要購買設備,生產資質需要申請,而且還要到中國完成工廠注冊和配方的注冊。此外,自建工廠還得面臨上游的奶源原料供應問題。”上述業(yè)內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