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爸爸媽媽都為寶寶的睡眠問題操碎了心,使盡渾身解數(shù)好不容易哄睡著了,結果睡不了一會又醒了……為啥寶寶睡個好覺就那么難?
首先,爸爸媽媽需要正視“寶寶睡不好”這件事。睡眠能力不是天生的,對于小寶寶來說,睡眠跟抬頭、翻身、爬行一樣,是一項技能,需要學習。
要像成年人一樣一覺睡到大天亮,寶寶需要花上一兩年的時間,各種睡不好都是學習的必經(jīng)過程。所以不管是哄睡難還是睡著了容易醒,需要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想辦法度過難關呢。那么,寶寶容易醒有哪些原因呢?
1.有聲音或光線干擾
寶寶需要一個溫暖、舒適、安靜的睡眠環(huán)境,寶寶睡著后要拉好窗簾、關掉燈(可以留小夜燈)、保持安靜。
最好不要讓寶寶和爸爸媽媽睡一張床,大人的活動(翻身、手機亮光)會打擾寶寶睡覺,讓寶寶單獨睡嬰兒床是更好的選擇。
2.穿蓋太多或太少,寶寶覺得熱或者冷
爸爸媽媽可以摸摸寶寶的后背,溫熱說明溫度合適。如果后背發(fā)燙甚至有汗,說明寶寶熱了,如果后背發(fā)涼,那就是冷了。
一般來說,只要室內溫度適宜,讓寶寶穿厚度合適的睡袋睡覺即可,被子容易滑落著涼。而且,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不要在不滿 1 歲的寶寶的嬰兒床里放毯子、被子之類的物品,會有窒息風險。
3.睡前沒吃飽或吃飽后又餓了
通常寶寶 3、4 月大以后,晚上可以連續(xù) 6~8 小時,中途不用再喂奶,只要在睡前一頓讓寶寶吃飽就能睡個好覺了。
但寶寶在第 3 周、第 6 周、第 3 個月、第 6 個月會經(jīng)歷一段猛長期,對奶的需求量會增大,夜間也可能會因為肚子餓而醒來。
判斷寶寶是不是真餓了,一個簡單的方法是觀察寶寶吃奶的狀態(tài)。如果寶寶吃奶比較急,咕嘟咕嘟往下咽,吸吮有力,那么就是真餓了。
但如果只是小吃幾口,或者含著乳頭不吮吸,那就是求安慰。爸爸媽媽就要用輕拍、哼歌等其他方式安撫寶寶,不要讓寶寶養(yǎng)成不吃奶就不能睡的習慣。
4.紙尿褲濕了,寶寶不舒服
如果寶寶是因為紙尿褲濕了,感覺不適而醒來,爸爸媽媽要快速幫他換掉。
5.缺乏維生素 D
寶寶出生后就要及時補充維生素 D,維生素 D 不足會使寶寶神經(jīng)興奮性增高,容易夜醒。尤其是吃母乳的寶寶,每天要補維生素 D 400IU(國際單位)。
6.睡眠周期轉換容易醒
嬰兒的睡眠周期比成人短,入睡 50~60 分鐘后會從深睡眠進入淺睡眠,這時只要有一點聲響或感覺不舒服,寶寶就容易醒來。
寶寶進入淺睡眠的表現(xiàn)為眼瞼閃動、臉部肌肉抽動、身體抽動、呼吸不規(guī)律,家長這時只要把手輕輕放在寶寶身上,輕聲哼一哼催眠曲,寶寶就能順利進入下一段深睡眠。
7.長牙
寶寶一般會在 4~10 個月大時長第一顆牙,長牙的疼痛感會讓寶寶感覺不適,影響睡眠。解決辦法是家長安撫或使用安撫奶嘴,吮吸安撫奶嘴可以緩解由長牙帶來的不適感。
8.自己把自己吵醒了
小寶寶身體的協(xié)調性不好,睡眠中小手小腳亂動,容易把自己吵醒,裹襁褓或用睡袋是個不錯的方法。另外,寶寶在學翻身的時候,睡著了翻過去但翻不回來,也會醒。
9.大腦飛速發(fā)展期
有研究顯示,寶寶在 20 個月大之前會經(jīng)歷 10 次大腦發(fā)育飛躍期,分別在第 5、8、12、15、23、34、42、51、60、71 周。這些時期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和改變可能會使寶寶焦躁不安、哭鬧增多、變得粘人,睡眠和食欲都會受到影響。
10.分離焦慮
寶寶產(chǎn)生分離焦慮的表現(xiàn)為,一沒看見爸爸媽媽就哭鬧,變得特別粘人,分離焦慮一般在寶寶 6~8 個月大時開始出現(xiàn),10 個月~1 歲半時達到頂峰,然后在 1 歲半~2 歲慢慢消失,它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經(jīng)階段。
分離焦慮也會對寶寶的睡眠產(chǎn)生影響,尤其是如果家里發(fā)生了一些重大變化,比如媽媽去上班、搬新家等,會讓寶寶更加粘人,睡覺也會不踏實,爸爸媽媽要耐心安撫哦。
11.做夢驚醒
如果上面原因都排除了,那寶寶可能是做夢了,爸爸媽媽可以安撫他,讓他安定下來,再次入睡。
寶寶睡覺醒來原因有很多,爸爸媽媽可以一一排查,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除了外部環(huán)境不舒適讓寶寶醒來,很多時候是寶寶自身的生長發(fā)育引起的睡眠問題,不可避免,但也不會持續(xù)很久,家長不用過于擔心,只需要耐心安撫即可。
當然,寶寶睡不好也有可能是生病了,比如繞蟲病等,如果爸爸媽媽自己判斷不了原因,那就帶寶寶去看看醫(yī)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