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這一個詞可是火了非常久的時間,前不久大火的佛系青蛙也已經(jīng)過了熱度。今天我們來講講佛系育兒,從孕期開始的一場競賽。
奶粉呢,不用說,肯定要買最好的;
舉全家之力,買最好的學位房,哪怕老破小;
擠破頭報讀競爭最激烈的補習班,帶孩子轉戰(zhàn)各大競賽賽場;
...
對于家長來說,這是一場輸不得的比賽,因為要“贏在起跑線上”。
但,這句話真的對嗎?
最近,網(wǎng)絡上突然出現(xiàn)“佛系育兒”一詞。什么是佛系育兒?即遵循孩子的天性,在養(yǎng)娃的過程中做到不焦慮、不執(zhí)著,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孩子的一切,換而言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佛系育兒流行起來,也是有其原因的。
因為新的解讀認為:贏在起跑線上,并非指在起跑線上就奮力前進,而更應該是儲蓄能力。
畢竟,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長達幾十年的馬拉松。
在人生蓄能階段有良好的準備,那么接下來的人生馬拉松,孩子遇上雷暴也不怕,因為有遮風擋雨的能力。
在人生的起跑線上蓄能,有3個關鍵點,分別是:
1、健康的體魄;
2、培養(yǎng)對知識探索的興趣;
3、面對困難,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
佛系喂養(yǎng):健康的體魄
民以食為天,食以孩為先。很多爸媽總擔心喂養(yǎng)方面做得不夠好,比如孩子身高體重不如同齡人,就會認為是不是缺什么,然后各種偏方、各種大補特補。這種情況下卻很有可能造成孩子過度肥胖,或者性早熟,甚至孩子可能患上厭食癥,得不償失。
而佛系喂養(yǎng),即尊重孩子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不盲目與別人家孩子對比。孩子飲食只求天然健康、營養(yǎng)均衡,有一副強健的體魄。
佛系學習:培養(yǎng)對知識探索的興趣
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許多家長瘋狂地給孩子報各種早教班、啟蒙班,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而佛系家長懂得,與其揠苗助長,強迫孩子過早學知識,不如順應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在玩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讓孩子感受知識探索的樂趣。
戶外有充足的陽光、新鮮的空氣,無疑是孩子探索的最佳場所。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到草地上奔跑打滾,給孩子講小草的故事;可以帶孩子坐在樹下聽聽蟲鳴鳥叫,給孩子講各種各樣的飛鳥;可以帶孩子趴在地上觀察螞蟻搬家,繪聲繪色講螞蟻身體的構造。
培養(yǎng)孩子對知識探索的興趣,家長一定要給孩子的大腦加把勁。因為大腦神經(jīng)連接是孩子感知世界的關鍵。3歲前,大腦每秒能新增100萬個神經(jīng)連接,這個時期是增強感知力的黃金期,不可錯過。
佛系心態(tài):困難是暫時的,方法永遠比問題多
許多爸媽都竭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包括物質(zhì)、環(huán)境等。為了孩子幸福的笑容,往往對孩子也是百依百順。
殊不知,這恰恰是錯過了培養(yǎng)孩子抵御困難,對抗壓力的能力的黃金時間段。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在起跑線的蓄能時期,為孩子培養(yǎng)對抗困難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哦。
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玩具,比如三輪滑板車就很不錯。
2歲左右的孩子,平衡力已經(jīng)發(fā)育得不錯,最適合玩滑板車?;遘囈娴煤?,孩子跌倒必不可免。但正是這一步一步的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直至順暢的轉彎、加速、減速等,乃至于后面去參加小型比賽等,孩子面對困難、面對挑戰(zhàn)的自信心,正在慢慢建立。
文源:華龍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