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陪伴這是一個溫暖的詞匯,卻又帶著一些沉重的意味。社會壓力巨大,新生代爸媽時間都被擁擠的工作排滿了,最近流行的,在中國大量存在的喪偶式育兒,詐尸式育兒讓人無奈有覺得痛心,有多少人把陪伴孩子當做是一項未完成的任務呢。忙碌一天寧愿坐在電腦前玩游戲也不愿意和孩子相處片刻,及時抽出時間,也是心不在焉的陪伴。
有教育家指出即使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但如果缺乏有效的溝通,就會造成孩子的精神上的失陪,孩子慢慢會變得親情淡漠、缺乏信任、難以溝通。而長期隱形失陪的人群(尤其是兒童)則容易出現(xiàn)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礙等現(xiàn)象。
低質量的陪伴不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只會讓孩子更加無措。陪伴不是陪同、不是看管、不是物質滿足,更不是說教和監(jiān)督。陪伴,是一種溫暖人心的力量,一種給人依靠的信賴。陪伴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愛,好的父母勝過好的老師,聰明的父母給孩子的是高質量的陪伴,從生活的點點滴滴教給孩子知識。
陪伴是要全身心的,是要融入孩子的世界,接納他,建立起與他溝通的橋梁,要去感受他的快樂、他的悲傷、他的苦惱困惑……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和支持,在孩子不需要時當一個好的聽眾,了解他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意愿,信賴他的能力。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想象力,不要替孩子決定他的人生,不要提早用我們成人的規(guī)則去影響那一片凈土。父母需要做的是陪伴,引導孩子往正確的路,但卻不是替他做決定。
陪伴對一個孩子的影響巨大,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和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在心理上有著更健康的狀態(tài),還在幼小時受到的影響可能會伴隨者孩子的一生,一個良好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我們無法估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