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完達山在2022年半年工作會議上,十分"模糊"地透露了公司上半年取得的成績: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與同期相比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
沒有具體數額,也未披露增幅,自去年對凈利潤遮遮掩掩不公布以來,外界越來越難摸清完達山的經營狀況。
這家曾經位列國內乳業(yè)第一陣營的乳企,不知不覺掉出行業(yè)大隊伍已久。在老對手伊利達到千億營收、兩千億市值水平的當下,完達山還在苦苦為百億營收、上市后市值百億目標而掙扎。
公開信息顯示,完達山乳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主要營收來源是奶粉和液態(tài)奶等業(yè)務。2004年,完達山以13.5億元的銷售收入,1262萬元的凈利潤,在全國乳企綜合排名中位居第四,僅次于伊利、蒙牛和光明。
2021年,完達山營業(yè)收入首破50億元大關,但官方并未提及利潤具體情況。而在前一年,完達山對2021年的業(yè)績展望和目標是,公司將力爭2021年實現收入50億元、利潤1億元。
可以想見,完達山的利潤恐怕未達預期。但曾經的老對手伊利、蒙牛,在2021年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為1105.96億、881.41億,凈利潤分別為87.05、50.26億。
而同屬于黑龍江,當年在體量上完全無法和完達山相提并論的飛鶴乳業(yè),如今也將完達山甩在了后邊。
在完達山主營的液態(tài)奶和奶粉領域內,近年來愈發(fā)"內卷",人口紅利減弱,存量競爭白熱化。面對巨頭奶乳企業(yè)的擠壓,完達山想要增長并不容易,近乎當前一倍的百億營收目標,能否達成仍是未知數。
在此次工作會議上,完達山不可避免地提到了上市,并稱公司正處于推進企業(yè)上市的攻堅期。事實上,完達山的上市路前前后后已走了20余年,卻屢屢以失敗收尾。
著急上市的背后,無疑是完達山自身的焦慮。不過,上市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幫助企業(yè)實現業(yè)績上的蛻變,不少上市公司在登陸A股之后,不僅業(yè)績沒有得到改善,反而出現持續(xù)下滑甚至虧損的情況,資本也會隨之反噬企業(yè)自身。
中國食品產業(yè)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完達山乳業(yè)現在所有的布局都是在為上市而進行,上市確實可以增強企業(yè)的綜合實力。但是當完達山乳業(yè)整體核心實力較弱的時候,包括渠道、產品力等尚且不足時,上市也并不會改變消費者的消費模式,比如即便推出高端產品,消費者也并不一定會認同。"
完達山想要重現往日輝煌,還是得從產品力和產品質量入手,帶動企業(yè)經營重回正軌,否則僅寄望于上市,也只會是又一次受傷挫敗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