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過去到店消費者需求多集中在剛需的奶粉、尿褲上,母嬰店早前曾一度奉行“單品為王”的生意經營邏輯,以知名度較高且需求量較大的通貨單品作為門店業(yè)績的支撐。近幾年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是,“品類制勝”一詞開始備受推崇,母嬰店從業(yè)者開始著手于品項優(yōu)化,從單一品類向細分多品類擴張。
在新母嬰店走訪線下市場中會發(fā)現,圍繞“品類擴張”,大多數母嬰店皆是從兩大類商品切入,一是用戶到店后的沖動型消費產品;二是有著強用戶心智的首選品類。
何為沖動型消費產品?在母嬰消費領域,小零食和玩具或是典型代表。區(qū)別于奶粉,小零食滿足的是新生代母嬰用戶非飽腹性的基礎需求,一般來說,產品單價相對較低、用戶嘗新的成本也更低,無論是吸引眼球的包裝、新奇百變的口味或是迎合健康化趨勢的創(chuàng)新產品和品類都很容易觸發(fā)消費者的隨機購買行為。
零食之外,作為尚屬非剛需的嬰童玩具也多為非計劃內的即興購買,最突出的體現就是,在日常電商大促囤貨時很少會將玩具列到購買清單里,而消費者到店后,通過接觸、體驗或試玩,極易產生沖動消費,原因或在于玩具看起來制作精美、造型奇特,或是玩起來功能性十足、體驗感拉滿。
毋庸置疑,一時的沖動型消費帶來的只是短期的銷量提升,說到底,門店想要將潛在品類發(fā)展成主力品類,勢必還需加大力度去做。當然,沖動型消費品只是母嬰店品類擴張的一條路徑,據我們了解,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母嬰店開始錨定用戶認知更強、品牌價值更高的相關類目產品。
母嬰行業(yè)觀察發(fā)布的《2022年年終報告》中提到,“任何品類的發(fā)展,到最后終將是品牌主義的勝利。”于品牌側,這是長久發(fā)展的根本,于渠道端,也是選品的終極邏輯。在新母嬰店的調研訪談中,有不少從業(yè)者談及門店選品都表示,“一定的利潤空間是要有的,同時更希望有品牌力的賦能”。
聚焦輔食賽道,憑借著從一到五、科學分階,英氏在用戶心智中實現強滲透,以品類小切口成就了如今大產業(yè)藍圖;孕產領域,嫚熙在將專業(yè)哺乳內衣單品類用戶心智打透之后,近兩年還逐步拓展到孕婦裝、寶寶用品、童裝以及女士家居服等品類;另外,在爆火的嬰童洗護市場,不少新銳品牌憑借著專家信任背書,獲取用戶心智,在短時間內構建起強大的品牌勢能。
說到底,品牌力護城河實則就是用戶心智占領,這于渠道而言,無疑也是有極大助力的,無需消費者和市場教育,甚至能承接住其品牌熱度贏得新一波生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