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輻射服被人們追捧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源于國人觀念中孕婦的各種禁忌,比如孕婦不能接觸涼的東西等。這種禁忌思維讓孕婦的活動受到很大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對于胎兒的發(fā)育也是不利的。所以不僅要改變人們在科學上的誤區(qū),更要扭轉觀念上的不足。在西方國家就很少有孕婦穿防輻射服,也沒有各種禁忌。
輻射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輻射就是我們說的核輻射,而廣義的輻射是指電磁波等的輻射,這些電磁波都是由電腦和手機等家用電器造成的。
但電磁輻射的范圍非常廣,從手機信號到微波爐甚至連太陽光熱都是電磁輻射的一種。這些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是通過引起人體細胞分子或組織的電磁共振所產生的。什么頻段的電磁輻射會對人體產生多少影響很復雜,而目前針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的電磁輻射在日常生活也比較少見。所以,如果針對電磁輻射而穿防輻射服沒有必要。
日常生活中的電磁波輻射方向雜亂無章,防輻射服的衣領、袖口等都有可能成為電磁波輻射的“入口”,所以,穿了防輻射服也擋不住。只有在電磁發(fā)射強度較高場所工作的人員,才需要采取防輻射措施。
為了照顧那些只看開頭和結尾的讀者,我在這里總結陳詞一下。用科學的話語體系,總結是:
1、目前沒有證據(jù)表明日常非電離輻射會導致孕婦流產率、胎兒畸形率的提高,也不會導致新生兒出生體重過低;
2、只有很微弱的證據(jù)表明某些日常非電離輻射與某些疾病的發(fā)病相關,但無法證明其因果關系;
3、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一定量的天然電離輻射,但劑量在人體可接受范圍內,無需恐慌。
如果換成日常的話語體系,結論只有一句話: 防輻射服是個坑爹玩意兒,大家還是把錢花在其他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