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煩惱不已,寶貝剛感冒咳嗽好些,又發(fā)燒了,而且一直喊喉嚨疼,查看喉嚨發(fā)現(xiàn)有些紅色的斑點,有米粒大小,接著手上、腳上也出現(xiàn)了一些紅色斑點,忙去醫(yī)院就診,醫(yī)生說是得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即“手足口綜合征”,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一年四季都可能發(fā)生,夏秋季更容易發(fā)生流行。
患病的寶寶會出現(xiàn)發(fā)燒、咽喉疼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的癥狀,部分伴有咳嗽、流涕等感冒癥狀。然后,寶寶的口腔、手心、腳心和臀部會出現(xiàn)皮疹或皰疹。但好在大部分患病寶寶的癥狀都很輕微,一周左右就會自愈。嚴重的并發(fā)癥只有1%的發(fā)生率。
聽起來好可怕,
寶寶不幸中招該咋辦?
“手足口病”并不可怕,是一種常見疾病。寶寶不幸中招時,家長不必過于驚慌。做好護理和觀察即可,平和的心態(tài)更有利于孩子的疾病康復。
所以,當孩子出現(xiàn)疑似“手足口病”的癥狀時,家長可以這樣做:
①及時就診,讓醫(yī)生判斷。
②對口腔皰疹和潰瘍進行護理,目的是減輕疼痛。家庭應對主要措施有:西醫(yī)建議,3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適當吸食棒冰和飲用冰水,避免酸辣刺激(包括橙汁等),食用柔軟溫暖的食物,飯后漱口等。藥物方面:在口腔疼痛較劇烈時可以使用利多卡因凝膠涂抹潰瘍部位、也可以使用布洛芬(美林)來止痛和退熱,當皰疹破裂時可以用金霉素軟膏進行涂抹。
③如果有脫水狀態(tài)(尿少,唇干,無淚,嗜睡等)、拒絕進食、體溫≥39度、發(fā)熱超過3天等情況請及時就診或復診。
☆專家提醒:孩子患病后應暫停去幼兒園或學校,避免傳染給他人,也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據(jù)醫(yī)生建議,決定是否留院觀察或住院治療。
如何有效預防手足口?。?/p>
預防手足口病,關鍵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衛(wèi)生。這里分享一下公認的15字防病要訣:常洗手、勤通風、喝開水、食熟食、曬衣被。
首先:洗手是預防手足口病的最好措施。飯前便后洗手這是人人都知道的衛(wèi)生知識,可是很多寶貝,包括成人都不以為然,其實飯前便后洗手,是預防手足口病最好的方法。
正常情況下,沒有接觸傳染源,可以用肥皂或清水洗手,把手洗干凈就可以。如果有直接接觸到患者的分泌物、含病毒的液體,可以用消毒液洗手。3歲以內的寶貝,成人應幫助其常洗手,盡量照看好寶貝不要讓寶貝吮吸手指,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專家提醒:消毒紙巾不能代替洗手,每次洗手的時間,最好在20秒以上。
專業(yè)洗手七步法:
第一步: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
第二步: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
第三步: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四步:彎曲手指,使關節(jié)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第六步:將五個手指尖并攏在另一個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第七步:手腕處相互揉搓。
其次:加強室內空氣流通,本病流行期間盡量少帶寶貝到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
家長應經(jīng)常處理家里的垃圾雜物、保持干凈整潔,早晚定時打開門窗通氣,不要長時間讓寶貝呆在密閉的空間里玩耍。在季節(jié)交替,本病流行期間,免疫力低下、體質較弱的寶貝盡量不去人多、環(huán)境擁擠的公共場所。
專家提醒:居室內應兩至三小時進行一次通風換氣。
再次:勤曬衣被、衣褲,經(jīng)常徹底清洗兒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
家長應定期使用肥皂、消毒液對日常用品、玩具、衣褲、尿布進行消毒,每日對奶具、餐具煮沸消毒。將衣被陽光曝曬, 高溫(大于50攝氏度)、紫外線、含氯的消毒液都可以消毒,含氯的消毒液可以按照說明書稀釋使用。
專家提醒:兒童玩具最好每周一次用3%的漂白粉浸泡消毒。
最后:多喝開水、注意休息,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
合理安排寶貝的一日生活,注意飲食質量。安排動靜交替的學習、游戲,根據(jù)寶貝體質合理鍛煉,保證每日休息時間,防止寶貝過于疲勞。同時,每天多多補充水分,防止病毒入侵,幫助排毒。
專家提醒:增強寶貝體質,能有效降低得病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