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母嬰線上銷售規(guī)模達1348.3億,其中,嬰童尿褲銷售額為137.3億,相比去年同比下滑4.4%。
從細分類目來看,紙尿褲這一超級品類市場規(guī)模達87億,但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增長率為-7.3%。
雖然這兩年從業(yè)者提到紙尿褲多是強調(diào)市場萎縮、感慨利潤下滑等悲觀論調(diào),但紙尿褲作為嬰童尿褲中的核心品類,整個市場大盤還存在著上升空間,這背后更多是得益于紙尿褲還可以吃一些滲透率提高、用戶周期增長的市場紅利。
從使用頻次來說,精細化養(yǎng)育趨勢下,“用更好、用更多”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單個寶寶使用紙尿褲的頻次和片數(shù)上只多不少,從一天3-5片提升到6-8片的大有人在;從使用周期來說,寶寶使用紙尿褲的年齡不再止于兩歲,上限在不斷拉長;從使用場景來說,功能性和品類分化持續(xù),諸如嬰兒游泳、男女寶專用、日夜分護等延展細分場景的紙尿褲也勢必迎來更大的增長空間。
其次,拉拉褲/學步褲/成長褲仍是第二大品類,市場份額占比26.6%,但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曾經(jīng)高達三四百的增長率如今卻變回了0。近兩年增勢迅猛的拉拉褲一度成為典型的趨勢大單品,大小品牌爭相進入,母嬰渠道也加速跟進,但越是競爭白熱化,賽道越是魚龍混雜,裹挾著“投機屬性”或“套利傾向”的入局者眾多,或是制約了品類的向上向好發(fā)展;與此同時,站在消費者端,疫情影響下親子出行場景化需求減弱,拉拉褲的整體增長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
相較于紙尿褲的下滑、拉拉褲的平穩(wěn),布尿褲/尿墊以及尿褲周邊兩個一細分品類在整個大盤中呈增長態(tài)勢,增長率分別為40.3%、143.4%。聚焦在布尿褲/尿墊上,原因或是基于品類本身屬性,結(jié)合了傳統(tǒng)尿布的安全性與紙尿褲的方便性,同時,比用紙尿褲的性價比更高,而且比較環(huán)保,可反復清洗、循環(huán)使用且透氣性強,特別是對于疫情被困在家的一些父母而言也更好操作。而尿褲周邊,通過查詢可知,尿布臺歸屬其中,從“雞肋”到“剛需”,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選擇買尿布臺來“解放”自己。
另外,從品牌端來看,TOP10品牌分別為Huggies/好奇、Pampers/幫寶適、 Babycare、KAO/花王、碧芭寶貝(Beaba:)、Goo.n!/大王、moony、lelch/露安適、宜嬰、BOBDOG/巴布豆。其中Huggies/好奇雖出現(xiàn)了略微下滑,但其線上市場份額仍舊最高,占比16.5%。
當然,在消費疲軟的紙尿褲市場,也仍有部分品牌保持著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在2022年前三季度中Babycare、碧芭寶貝(Beaba:)、lelch/露安適、宜嬰的銷售額增長率都呈正向。其中Babycare和碧芭寶貝(Beaba:)增幅較大,分別達到了34.1%、62.6%。
細究之下,這些品牌之所以能夠迅猛增長,其實是很好把握住了新消費、新人群、新場景的時代機遇,如Babycare依托淘系電商紅利起家,遵從“存在即不合理”這一設計理念,打破常規(guī),重注設計,從爆品到品類再到品牌成功出圈,品牌影響力持續(xù)擴大,牢牢占領了新一代年輕用戶心智;而碧芭寶貝(Beaba:)則得益于IP+顏值的打法,同時兼顧產(chǎn)品的性能,迅速拉近了消費者距離,提高了品牌的差異化價值與整體認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