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毛利20多就夠了,因為一年有3個多億的流水,現在讓我和你們一起教育市場,對不起,目前我們還沒有這個精力。”近期,某獨立品牌兒童粉的操盤手去拜訪一個省級的強勢母嬰連鎖,對方的采購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不得不說,很直接,也很霸氣。
其實這個母嬰連鎖也是很坦誠的,他們直言,目前自己也還在不斷整合,發(fā)展中,精力肯定在穩(wěn)盤和發(fā)展上,而不在培育二線品牌上,并且之前也做過一款其他的獨立兒童粉品牌的產品,但是只做了幾個月,就撤掉了,原因有二:第一,由于接的是中小品牌的產品,在當地沒有什么知名度,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培育市場,耗不起;第二,門店的導購推薦能力一般,而賣大品牌更輕松,讓他們去主推,本身不愿意,也推不好,思路不一樣。
因此,在經營了一段時間后,門店直接選擇下架,不耗著,對雙方都好。
這并不是個例,獨立兒童粉品牌瑞力多總經理王明波就曾對《奶粉產業(yè)評論》表示,“很多大連鎖確實很難做好獨立兒童奶粉,不是說不動銷,也不是說不能做,而是因為導購的推薦能力差異很大,而且大連鎖一線品牌多,導購精力也有限,銷量就容易參差不齊。當然,就我們本身的經驗來看,中小型的市級連鎖,很多還是可以做得很好的。”
多個兒童粉品牌都曾表示,兒童粉銷量好的,還是中小型連鎖以及夫妻店。獨立兒童粉能不能賣好,和導購能力以及連鎖老板的重視度有直接關系。中小型連鎖以及夫妻店有更靈活的推品能力,他們也有更強的意愿扶植成長性品牌,與其共同成長。
瑞力多王總帶了團隊,曾做過一個客戶的數據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門店做4段奶粉或者是嬰配粉大品牌下附帶的順延性的兒童粉,哪怕兒童奶粉的數量多,通常兒童粉也就占到奶粉銷售額的10-15%左右,因為他們的主推意愿小,基本做的是3段消費者的順延為主;但是獨立兒童粉做得好的,足夠重視兒童粉品類的,就能夠達到20%左右,甚至更高的占比,而能夠做到如此的門店,瑞力多的銷量受消費力下滑等因素的影響就會小一些,因為他們的主推意愿更強,可以很好的激活3歲以上的老會員。
反觀大連鎖呢,通常具備一定的規(guī)模優(yōu)勢,成本優(yōu)勢,品牌優(yōu)勢,他們即便是做其他渠道眼中“不掙錢”的大通貨,仍能夠獲得不錯的收益,盈利模式決定了,他們需要更重視效率,更重視快速周轉,相比之下,深耕市場所帶來的或許在單個品牌上更高的利潤,對他們來說并沒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畢竟模式不同,定位不同。
因此,文章開頭所提到的某獨立品牌的操盤手也表示,“站在大連鎖的立場上,我認可他們的選擇,他們的定位是明確的,我們也算是互不糾結了。”
看清了這一點之后,該品牌在后續(xù)的市場開拓中目標更明確了,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培育市場,深耕市場,做好服務,做好動銷。
“還有很多需要我們的渠道商,主動來找我們尋求合作,希望我們能夠幫助把整個系統(tǒng)的兒童粉品類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