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嬰童網
招商
品牌
商機
展會
產品
企業(yè)
資訊
專題
視頻
店鋪
開店
經銷商
嬰童網首頁 > 母嬰資訊 > 批發(fā)市場 > 正文
廠家壓貨怎么導致二批商回潮
2017年01月06日 14:49來源于:劉春雄 中童觀察
分享:

一直支撐銷量增長的深度分銷工作,近兩年好像簡化成只有一項工作:壓貨。無論廠家業(yè)務員還是經銷商業(yè)務員,基本工作就是圍繞壓貨展開的。壓貨、壓貨,再壓貨,渠道已經快崩盤了,還在壓貨。

壓貨,是怎么從有益變有害的?

壓貨,最初的目的不是銷量,而是“擠壓經銷商的倉庫”,“搶占經銷商的資金”。

有位專家在培訓時曾經形象地說:“只要經銷商手中有閑錢,就會去‘包二奶’(指代理新品牌)”。應該說,最初這樣做是非常有效的。以至于有人說“銷量是擠出來的”,指的就是壓貨能產生銷量。應該說,只要有增量,壓貨是非常高效的銷售手段。因為其它銷售手段都需要時間積累,而壓貨卻能立馬見效。

最初用于廠商向經銷商壓貨的方法,后來也被用于經銷商向零售店壓貨。廠家把原來給經銷商的壓貨政策,直接給零售店。于是,壓貨的主要對象從經銷商變?yōu)榱闶鄣辍贺浀霓D折點是2014年,因為2013年多數快消品行業(yè)達到了銷量的歷史最高點,2014年總體銷量下滑。

挽救銷量下滑的最高效手段是什么?當然是促銷壓貨。

然而,2014年不同以往。以往壓貨,是不退換的,壓給零售店的貨,基本是能消化的。2014年以后,零售店消化不了,如果不退換,根本就壓不動。于是,廠商妥協(xié)了,可以退換。只要可以退換,有多少貨都能壓下去,反正零售店不擔心害怕。

壓貨,壓掉了廠商利潤

壓貨,當然需要壓貨政策?,F在已經出現一種現象:不壓貨,不銷售。一個月壓幾輪貨,零售店進幾次貨。

零售店已經算準了廠商必然壓貨,而且廠商肯定比零售店更耐不住,畢竟廠商每個月要考核銷量,零售店沒這個負擔。壓貨到現在,口味越來越重,政策力度越來越大。所以,壓貨政策侵蝕利潤。

壓貨對商家利潤最大的影響,其實是壓貨后的亂價,亂價打亂了渠道價格體系,進而降低了商家利潤。當壓貨確實超出商家銷售能力時,有些商家就會“竄貨”,或者低價出貨。這對渠道價格影響極大。即使只有一部分產品亂價,但也會產生連動效應。

壓貨,壓出了一堆衍生工作

十年來,營銷一直在提倡深度分銷。深度分銷的一個特點,就是繞過二批,直達終端。

2016年上半年,我在調研市場時發(fā)現一個怪像:“二批”竟然回潮了。對這個問題,我很吃驚。

二批為什么回潮?

因為壓貨力度越來越大,而且壓貨政策都是坎級政策??布壵邔φl有利?對大終端和二批有利,對小店不利。小店因為進貨量小,拿不到坎級政策,還不如從二批拿貨劃算。于是,“二批”回潮了。“二批”回潮,讓多年的深度分銷工作白做了。

讓銷售工作進入新常態(tài)

現在正常的渠道銷售工作應該怎么去做?當我們批評壓貨時,必須找到解決辦法。

真正的解決辦法,我認為是重建營銷系統(tǒng),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銷售目標。從原來以銷量為主體,變?yōu)橐栽鲋禐橹黧w。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廣新主流產品上來。

有個案例。一個廠家有三代產品,分別是主推新品、暢銷產品、淘汰老品。我問哪類產品最賺錢?讓我吃驚的竟然是即將淘汰的產品最賺錢。

暢銷新品,附加值高,銷量不大,政策力度大,不賺錢;暢銷產品為了確保暢銷,政策也少不了;即將淘汰的老品,愛賣不賣,政策沒有,反而很賺錢。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壓貨力度太大是因為對老產品的銷量太在乎、太依賴。只有把換擋產品做起來,才能告別依賴老品壓貨。

二是精準分銷。分銷的關鍵不是壓貨,而是動銷。動銷一靠政策,二靠人員。人員太貴,只能精準使用。

精準分銷的關鍵是大數據。“順訪”效率低,“跳訪”銷量降低,只有“精準拜訪”才能解決這個問題。精準拜訪的前提是大數據,互聯網的廣泛,精準分銷不再是問題。有些企業(yè)已經在這樣做了。

這就是我認為的渠道銷售新常態(tài)。

劉春雄 中童觀察 )
分享:
相關資訊
更多>>
  • 三天內
  • 一周內
  • 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