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世界有成千上萬的孩童被綁架誘拐。孩子失蹤案的數(shù)據(jù)每年都在呈現(xiàn)上漲的趨勢。
盡管孩子們都生活在相對安全的社會環(huán)境中,父母也很難花費全部的精力來護孩子的周全。如今,父母都會開車送孩子去上學、去見朋友、去參加活動,他們通常不會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然而,我們還是無法時時刻刻照顧孩子的安危,孩子的成長必然離不開與外部世界的溝通與聯(lián)系。因此,如何更好的保護孩子的成長是全世界家長都在思考的問題。
近日,英媒總結(jié)了專家學者Olav Ofstad等人的觀點,以不同年齡層(學齡前兒童、6-10歲少年、11-13歲少年、14-17歲青年)為例,為各位家長提供了一些實用性的建議。
1、對于學齡前兒童,建議其實也很簡單。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家長全心的呵護與陪伴,父母不能讓孩子遠離自己的視線與看護,因為孩子很容易就發(fā)生意外,他們也缺少抵抗危害的能力。
2、6-10歲的孩子正在慢慢了解外面的世界,語言和邏輯能力也正在提升,家長需要跟孩子普及各種危險及自我保護的知識,提高自我防范的意識。大多數(shù)家長都會告訴孩子,天黑之前一定要回家,避免去一些容易發(fā)生危險的場所,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然而,孩子的世界還是單純的,他們相信他們所看見的。陌生人的偽善會讓他們認為這其實是一種真實的善意,而家長平時的建議也很容易被忽略。
最有效的方式或許是這樣,送孩子去上學的路上問他們一些問題,比如,如果有人要給你搭順風車,你會上車嗎?如果有陌生人說是你爸爸的朋友,你會理會他嗎?如果有人說要帶你回家,你會跟他走嗎?孩子們在過馬路的時候?qū)W會了了解交通規(guī)則,這些現(xiàn)場教學都會加深他們的印象,便于他們記憶。
10歲之前的孩子在面對不同環(huán)境時,還不太懂得如何分辨與應對。作為家長的你,應該思考如何讓孩子對不同環(huán)境作出及時的反應。家長需要經(jīng)常不斷的提醒孩子躲避危險。 當然,對于網(wǎng)絡(luò)及社交媒體,家長應該在孩子使用之前就立下規(guī)矩,規(guī)定上網(wǎng)時間,如果孩子有了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需要時刻緊盯他們的動態(tài),孩子缺乏一定的鑒別能力,父母必須為孩子嚴格把關(guān)。
3、11-13歲的孩子通常能更自由的活動,他們的社交圈逐漸擴大,下課回到家的時間也相對可以放松一些。然而,家長還是需要提高警惕,提醒孩子并經(jīng)常與他們保持電話聯(lián)系。要時刻清楚孩子在哪兒,要讓他們養(yǎng)成保護自己的習慣與能力。要為孩子樹立“警戒線”,明確告訴他們什么情況是絕對不允許發(fā)生的,哪些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
4、14-17歲的孩子已經(jīng)理智成熟了,只是缺乏一些生活經(jīng)驗,家長可以帶孩子多參加一些活動與挑戰(zhàn),還可以讓孩子交朋結(jié)友,他們這個年紀通常已經(jīng)會對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警惕心,但是他們也往往比較容易沾染一些不良習慣,比如酗酒抽煙,還可能夜不歸宿。作為家長的你,如何能保護孩子又不令他們反感呢?
首先,還是要先發(fā)制人。孩子可以去參加聚會,但是要規(guī)定回家的時間,要跟他們確定如何回家,要保持手機暢通。另外,當孩子獨自去外地時,他們或許會和朋友同學一同前去,這個時候也可以叮囑其他孩子,讓這些小伙伴們互相照顧。
為人父母實屬不易,在保護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付出心力,還需要與孩子良好的溝通,在面對孩子不同年齡段的成長時,應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成為他們?nèi)松飞系牧紟熞嬗选?/p>
? 1999-2020 嬰童品牌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