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手機APP操控嬰兒手推車的行進方向和速度,用AR技術結合傳統(tǒng)積木,演繹經典童話故事……今天上午,2017中國嬰童展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18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覆蓋童車、兒童安全座椅、嬰童家具、喂養(yǎng)洗護用品、嬰童裝鞋、玩具、幼教用品及游樂設備等0-14歲用品全產業(yè)鏈。展會現場,物聯網、機器人、AR、VR等科技時尚元素蔚然成風,成為“中國智造”產品的最大亮點。
智能交互技術植入嬰童產品
記者在展會現場看到,物聯網概念已經深入嬰童用品。例如,好孩子集團帶來一款保時捷授權兒童電動車,實現了手機與電動車的智能互聯,只要打開手機上的APP,就能操控電動車的行駛。同樣的,展會現場還有可以通過手機控制的智能手推車,啟動APP就能控制嬰兒車的行進方向和速度,以及搖籃的搖動幅度等。一款追星天文望遠鏡則能通過連接器將智能手機與其固為一體,啟動APP軟件,檢索意向星體目標,太陽、水星、大熊座等各種星相秒速定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只要根據手機屏箭頭導航,手動調整望遠鏡的指向,即可實時尋找與追蹤太空星體,同時手機還可對星空圖像進行拍照、錄像。”
陪伴、教育、編程、娛樂……各類兒童機器人早已成為了孩子們的玩伴。在今年的展會現場,機器人的品牌數量呈現井噴態(tài)勢。記者看到,一款球形機器人Mabot較為獨特,它不是單一的機器人,而是創(chuàng)造了無數機器人的模塊組合。“這款機器人是以圓潤的球體為設計語言,各部件可自由插拔任意拼接,擁有類似大腦、眼睛、關節(jié)的功能。孩子可以搭建自己心目中的機器人,并且通過圖形化編程軟件操控它完成各種動作,比方說運球、自平衡、尋線、避障、變速移動等各種動作都不在話下。”
將真實和虛擬信息無縫集成的AR技術也是嬰童產品中的新亮點。展會現場,字母動物認知、童話故事學習、涂鴉互動、虛擬社交等AR應用身影處處可見。記者看到了一款AR百變劇場產品,它融合了傳統(tǒng)積木與AR技術,16個不同形狀的積木模塊可以搭建舞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設備以舞臺外觀輪廓作為標記點進行立體識別,將《阿拉丁神燈》、《木偶奇遇記》、《白雪公主》等不同故事卡片嵌入舞臺,AR技術就能識別演繹對應的童話故事,以小劇場形式呈現在舞臺上。
中國嬰童市場增速明顯
2023個參展商、3616個品牌、18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中國嬰童展云集了30多個國家的品牌,其背后是我國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新生代育兒家庭成為消費主力軍的剛需紅利。數據顯示,2017中國玩具市場增長超預期,內外銷增速均超30%。
1-8月我國玩具(大口徑)出口額263.93億美元,同比增長37.06%。其中,一帶一路國家出口49.62億美元,同比增長45.94%;1-8月,我國主要嬰童用品出口額為177.17億美元,同比增長5.71%,安全座椅、童床、童車、喂養(yǎng)用品等均有升無降,這是近幾年來嬰童用品少有的大好出口形勢。
中國內銷市場數據同樣可觀,今年1-8月我國玩具(大口徑)進口額7.19億美元,同比增長33.88%;1-8月,我國主要嬰童用品進口額為4.68億美元,同比增長9.35%。據今年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xié)會、GfK中國聯合發(fā)布的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市場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玩具、嬰兒推車、兒童安全座椅、嬰兒奶瓶市場規(guī)模將分別達到607億元(突破600億元)、123億元、61.4億元、51億元,增長率分別為9.2%、15%、3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