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會聽顧客說“我過兩天再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這種情況,導購難免會失望,甚至還會把表情掛在臉上,接下來就是簡單打個圓場,估計連送下顧客的心情都沒有了。真實情況真是這樣嗎?其實,這樣直接下定論未免有些草率,立馬將顧客拉黑更是莽撞。客觀地分析,這里面還是有挽回的機會。顧客說“過兩天再來”,這話其實沒說死,沒直接說再也不來了,在這句話的背后,可能有三種情況:
這句話的3種可能情況
1.顧客真過兩天來,今天的確有事
尤其是顧客接到一個電話后或是身邊同行者提醒顧客接下來有個什么事要辦。若的確是今天沒法買了,顧客往往會解釋一下今天不買了或是不深入溝通的原因,并且會具體說明是幾天后在來,且離店的動作也很快,畢竟是真有事嘛。
請注意,顧客解釋原因的時候,應該是表情很正常,神態(tài)也很坦然,因為事情是真實發(fā)生,自己也的確打算過幾天再來,心里不發(fā)虛,表情自然正常。
2.顧客有購買意愿,但對價格有意見
這時說過兩天再來,今天要離店,意味著可能還要再考慮下,或是這兩天要到別的店看看,以此來壓迫一下營業(yè)人員,釋放更好的條件出來。
若是這種情況,顧客嘴巴在說過兩天再來看看,但說出來之后,明顯在等待營業(yè)人員的反應,并且,也沒有馬上的離店動作,也就是在等營業(yè)人員的反應。
3.顧客已確定不買,但礙于情面拒絕
覺得店里的營業(yè)人員接待了自己這么久,自己最終還是不買,顧客自己有點不好意思,不忍心直接說不買,也算是給店里的營業(yè)人員一個面子,給大家一個臺階下。
若是這種情況,顧客心里多少有點愧疚,往往會贊揚一下門店或是營業(yè)人員的服務,并且是面帶笑容,當然,這個笑容也是配合語言裝出來的。
無論哪種情況,不要放棄,采取挽回策略!
當然,無論哪種情況,營業(yè)人員都不應該直接放棄,顧客說要走,要過兩天再來,可千萬別直接回應說:“那您慢走啊,歡迎下次再來”,這就等于在把顧客直接往外趕。
首先要進行判斷,通過顧客說這話時的配套內容、表情和動作,初步判斷出來是哪一種情況,然后迅速采取對應的挽回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