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就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qū)之一,這里的嬰童門店生意曾經(jīng)呼風喚雨,順風順水。但是過去這幾年,畫風已經(jīng)完全不同。
腹部受擊:電商截流,導購無力
浙江省母嬰店面臨的最大困惑來自電商。淘寶起步于浙江,這一帶聚集了全國密度最大的電商賣家,一句“江浙滬”包郵,被網(wǎng)友戲稱影響全國人民團結(jié)。
江浙滬地區(qū)20多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居住著1.6億人口,人口密度大,消費能力強,是電商賣家偏愛“江浙滬包郵”的原因。
“江浙滬包郵”這五個字是電商吸引消費者的一把利器,同樣也是刺穿母嬰門店心臟的一把尖刀。母嬰店眼睜睜看著消費者一再被電商搶走,本來是極好發(fā)展的一片區(qū)域,被生生刺成了血海。
母嬰店與電商斗爭的同時,浙江省消費者還被電商教育了。浙江省消費者本就經(jīng)濟水平高,與外界接觸能力強,隨著電商不斷主推各國內(nèi)外各大品牌,他們也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意識。他們有分辨能力,會主動向信任的品牌靠攏。
他們不再聽從母嬰門店的講解,而是自己心里有一定的想法。導購就算磨破了嘴皮子,可能他們還是更相信朋友圈或者網(wǎng)絡的推薦。
電商截取一部分客流,到店的客人也不再盲從導購的意見,讓銷售變得十分艱難。
背部受敵:新政砍掉高毛利,成本還與日俱增
雖然距離奶粉新政最后注冊期限2018年1月1日還有兩年多的時間,但是面對政府給出的最后過渡期,各個品牌轉(zhuǎn)型、兼并、改變品類,渠道上促銷、砸價、競相清貨,市場亂成一片。
母嬰店的消費者三年換一批,但這期間更換、調(diào)整品類損失都在于母嬰店,他們是一線接觸消費者的人。消費者有什么不滿或者調(diào)換奶粉的怨氣,都發(fā)泄到母嬰店身上,品類不是他們可以決定的,但是調(diào)整品類吃虧的勢必是母嬰店。
新政給了奶粉品牌兩年多的緩沖期,但奶粉品牌能夠給母嬰店的緩沖期又有多少呢?
新政殺死的其實不單單是那些雜牌,一些小品牌奶粉,體量不大,沒有大規(guī)模的市場運作能力,即使產(chǎn)品符合國家標準,品質(zhì)尚可,仍可能無法留下。
這就給以奶粉為主要流水和利潤的母嬰實體店提出了一個難題:
選擇穩(wěn)定的大牌,母嬰店賺不到多少利潤;高毛利雜牌消費者不認可,新政也容不下他們;一些看上去小而美的奶粉品牌,有一定品牌力,要不要做?
利潤受損就算了,浙江地區(qū)的地租、人力成本還在與日俱增。
2014年浙江省在職員工人均工資48372元,2015年這一數(shù)字則上漲到了51463元。并且浙江省多數(shù)城市為一二線,員工福利和保險也相對完善,為員工上保險是企業(yè)的義務,這筆支出也不少。
這一點一滴在無形中為母嬰門店又增加了幾分負擔。
一紙新政帶走了高毛利的雜牌,各項成本費用還在不斷上升,浙江母嬰店的利潤變得越來越薄。
? 1999-2020 嬰童品牌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