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開新難、留存難、經營成本高”無疑是母嬰店面臨的三重壓力。
其一,近年來中國結婚人口數量連續(xù)3年呈持續(xù)下降態(tài)勢,新生兒人口也在急劇下跌。據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生兒跌破1000萬。其二,隨著各大電商的崛起、即時零售的興起以及同行之間的競爭加劇,分化了門店固有的人群流量。其三,實體門店經營原本就屬于重資產運營,需要支付高額的房租、水電、人力等成本,以前靠著占比高且毛利高的奶粉、紙尿褲或可以輕松覆蓋經營成本,而隨著奶粉、紙尿褲利潤的持續(xù)走低,整個行業(yè)面臨結構性虧損。
基于母嬰店上述發(fā)展現狀,2023年又該從哪些地方破局?
開新不止于“拓新客”,還在于“盤老客”
減量競爭、存量內卷行業(yè)大環(huán)境下,解決拉新問題,母嬰店的經營思維不應該局限于向外拓。開新的另一層涵義也可以是挖掘同一用戶的更多價值,即做強單客經濟。與用戶數量銳減、市場總量萎縮相對應的是潛在母嬰用戶消費能力在不斷提升,相較于新用戶新需求的滿足,存量用戶的增量需求也值得被深挖。例如,可以從單一的嬰童生意拓展至孕產和中大童,通過增加產品及服務、拓寬目標群體范圍為門店引流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精細化運營人貨場,提升用戶留存和轉化
由于潛在母嬰用戶開發(fā)成本較高加之新生兒出生人口遞減等因素影響,當今的母嬰門店不僅比拼“開新”能力,更比拼“留存”能力,留存用戶的核心在于門店人貨場的精細化運營。
從人的角度來看,90、95后成為母嬰消費的主力軍,相較老一輩他們更注重“科學育兒”,在購買母嬰產品時會化身“研究派”、“學習派”,花大量的時間學習、比對好用的母嬰產品。因此想要獲取新生代父母的芳心,就必須提升門店導購人員的專業(yè)度,讓導購人員與消費者站到同一層面或導購人員專業(yè)度高于消費者去探討母嬰產品,以情感鏈接用戶,以專業(yè)征服用戶,將其轉化為長期客戶。
從貨的角度來看,產品質量、產品影響力、產品可選項、產品售后服務等都是影響客戶留存的因素,因此做好選品尤為重要。一是,選擇一些自帶流量的產品,如一些網紅產品及具有品牌影響力的產品;二是,適當選擇一些高毛利產品,如營養(yǎng)品、孕產服飾、嬰童服飾等品類;三是,選擇一些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產品,以當地用戶喜聞樂見、青睞有加的產品做引子;四是,深挖細分品類價值,從細分品類中找到新的生意增長點,如兒童粉、功能性奶粉、功效性洗護產品等。
從場的角度來看,年輕一代母嬰消費者愈發(fā)追求從外在產品提供到內在感受連結,寄希望于線下門店能提供體驗式、場景化的服務。基于此,母嬰店應做好差異化貨品陳列,讓消費者進店后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另外有條件的母嬰門店,還可以構建一些創(chuàng)新消費場景,讓顧客感同身受,產生生活聯(lián)想和購買沖動,此外還可提供附加服務,諸如洗澡、按摩、攝影等。
加速門店數字化轉型,精益管理、降本增效
近幾年,母嬰店傳統(tǒng)經營模式疲態(tài)盡顯,在客源爭奪、貨品管理、人員配置、門店營運等方面優(yōu)勢不再,從而導致經營成本上升。母嬰門店想要提升經營效率,減少時間、人力成本,由實體門店向數字化門店進行升級,是眼下母嬰門店商家的不二之選。具體實操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實現運營流程的數字化,即線上線下統(tǒng)一管理,相互配合,諸如產品上新、營銷活動等要同步進行。另一方面要運用互聯(lián)網技術,實現用戶數字化。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行為,了解其需求和偏好,為其精準推送產品信息。
不難發(fā)現,未來母嬰店想要活的好就必須精耕用戶、精耕產品、精耕專業(yè),提升門店的客戶服務能力、精細化運營能力、數字化建設能力。畢竟,在未來母嬰市場上,拼的就是內功,唯有將內功練到極致,才能在未來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