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年開始,雙十一都已盡顯疲態(tài),更不要說年中的618,在今年這個難耐的情況下,打還是不打,這種有心無力的感覺,著實讓廣大消費者糾結。
5月10日,天貓宣布618期間跨店滿減規(guī)則調整為“滿300-50”,同時這一部分的投入需要商家承擔,剛剛公布就立馬登上熱搜。并且天貓不再設置九折門檻。在活動期間,天貓618將會派發(fā)100億消費券和補貼給到消費者。
其他平臺的618政策也無乎其外,針對普遍的行業(yè)困境優(yōu)化規(guī)則,加大活動補貼力度,最大刺激消費。如京東推出30項“三減三優(yōu)”商家扶持措施,即“減少成本、減少風險、減少考核、優(yōu)化效率、優(yōu)化規(guī)則、優(yōu)化服務”。從某種程度上看,618承擔著疫情反復下撬動消費增長的重任,但今年大家還能秀出一波漂亮的成績嗎?
受到疫情的影響,對于童裝童鞋的商家來說,很多春季款都直接變成了存貨,而這次618就是一次打折促銷的機會,有的商家表示“店鋪參與滿減活動都是虧本的,但為了和同行競爭得到后期平臺的流量支持,還是會積極響應平臺活動”。
當然,也有不少從業(yè)者通過對母嬰行業(yè)現狀的觀察選擇躺平,不準備備戰(zhàn)618,自身都難保。有數據顯示,2022年疫情對企業(yè)影響比2021年更大,大部分企業(yè)表示業(yè)績從開年到現在一直在下滑,在疫情陰影的籠罩下,消費力下滑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讓很多人提著腰帶過日子。
凱度消費者指數顯示,從2021年5月開始,消費者單次購買頻次、購買花費都明顯下降,如果說去年的雙十一是一個分水嶺,那么今年的618在各種不確定的因素下,很難激起太大的水花。
當然,電商大促的走勢只能反映當下行業(yè)現狀的冰山一角,在這背后,不少企業(yè)開始重新審視自身,越是逆境就越考驗企業(yè)的耐性與韌性。不管今年的618如何,希望大家都可以堅持下去,相信疫情在不久的將來會接受,在困難中自省,未來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