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嬰童網(wǎng)
招商
品牌
商機
展會
產(chǎn)品
企業(yè)
資訊
專題
視頻
店鋪
開店
經(jīng)銷商
嬰童網(wǎng)首頁 > 母嬰資訊 > 電商市場 > 正文
線上與線下同步價格如同鏡花水月
2016年03月27日 11:44來源于:母嬰行業(yè)觀察
分享:

一時間全渠道的旋風風起云涌,正在苦苦掙扎的實體零售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希望借以走出當前的困境。這根稻草究竟如何救得了快被壓倒的駱駝,全民都在拭目以待。這頭駱駝的體重太大了,本身又負重過重,想要重新奔跑,談何容易。

看看駱駝身上都背了什么,讓其腳履蹣跚,寸步難行。

沉舊的管理理念。當下是一個學習的時代,甚至有人斷言,不學習只有被淘汰??此莆Q月柭?,實則自有一番道理。學習的關(guān)鍵是知識的更新?lián)Q代。知識以不同的來源而論,分為三類,一是個人經(jīng)驗直接得來的知識;二是從權(quán)威而來的知識,即聽來的或讀到的知識;三是由推論而來的知識,根據(jù)已知推到未知。可見,知識需要不斷學習與總結(jié),才能獲得更多與更新的知識。但如今,許多實體零售恰恰缺失的就是學習與總結(jié),管理理念沉舊,不符合管理實際,如大人穿小衣服,怎么看都不協(xié)調(diào)。明明穿的就是不合體的衣服,卻全然不知,只是一味自大與自負。

沉舊的管理技術(shù)與手段。實體零售以往大多依靠的是人的感悟與經(jīng)驗,疏不知,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實體零售需要費盡周折的事情,電商分分鐘就能手到擒來。比如,關(guān)于消費者的描述,電商依據(jù)先進的統(tǒng)計系統(tǒng),消費者的年齡、性別、購物喜好,能頓時清晰無比。而實體零售卻要苦思冥想,也只能大致畫出消費者的畫像。就像出行,對方早已是飛機代步,而我們還停留在綠皮火車慢吞吞地前行階段,差異之大,如何比得了速度與效率。

沉舊的負擔。實體零售的負擔有三個方面,一是設(shè)施負擔,店面沉舊,設(shè)施老化,卻無法拿出更多的資金更新,只得任時間進一步侵蝕,斑駁的更斑駁;二是費用負擔,租金、人員工資、各項開支,過大的費用包袱都無法讓實體零售走得更快;三是人才負擔,實體零售商的從業(yè)人員大者面臨人員老齡化的狀況,許多店鋪對90后來說根本沒吸引力,離職頻繁。

實體零售的問題不僅僅全渠道能解決的。全渠道可以給實體零售開辟一條嶄新的道路,卻無法真正解救實體零售于水火之中。

全渠道,顧名思議,就是實體零售商打通線上與線下,雙線合并,同時發(fā)力,拓展銷售空間,更重要的是搶占線上資源。這是一件看上去很美好的事情。

全渠道最近成為焦點,導火索就是劉強東在亞布力上的發(fā)言,他建議實體取消電商部門,而阿里則快速進行了回擊,阿里建議實體零售不僅不能取消,還要把電商電部門發(fā)揚光大。孰是孰非,一時間刀光劍影,煞是熱鬧。

靜下心略一思考,京東與阿里的主張與發(fā)言,背后的意圖仍是利益。京東,自營商品是主力,如果實體增加了電商部門,自然要分去他們的一杯羹;而阿里則不同,他們主要做第三方店鋪,他們當然希望越來越多的實體商在上面開店,賺得盆滿缽滿,如今,實體零售的線上發(fā)展之路大多是借助平臺的力量。

爭論歸爭論,作為實體零售,不要被別人的思想左右了自家的發(fā)展戰(zhàn)略,全渠道是一個好概念,就如一兩年前火熱的o2o,在熱得發(fā)燙的概念面前,實體零售還是要靜下心來考慮自己的發(fā)展之路,不要被概念所左右,更不能頭腦發(fā)熱,拍腦袋決定發(fā)展。

擅長的留給自己做,不擅長的留給他人做

實體零售做電商,就如陸軍改行當空軍,一字之差,差之萬里。習慣在陸地奔跑的人,突然跑到天空拓展空間,這期間的困難恐只有自己知道。誰都想插上翅膀飛得更高,但翅膀并不是適合每一個人。

實體零售做全渠道,面臨的是人才和資源的匱乏。實體零售大多沒有儲備專業(yè)人才,只能挖角或引進。而空降軍面臨的是水土不符。全渠道需要上下全面配合,融合實體的資源,拓展線上的優(yōu)勢,相當于一名專項運動員一下子發(fā)展成了十項全能選手。要知道,之前在某一方面突出,不代表體能的全面發(fā)展。

因此,與其費盡力氣拓展十項全能的潛力,不如主功強項,自己做好擅長的部分。就連阿里、京東,也只是通過參股等方式,參與了幾家實體店的經(jīng)營,而并沒有親力親為地開出一家實體門店。

實體零售商做全渠道,任重而道遠。

線上線下同價,看上去很美

實體零售與電商各取優(yōu)劣勢,目前實體零售的優(yōu)勢是體驗,電商的優(yōu)勢是便捷和價格,價格是殺手锏,這也是實體零售一蹶不振的主因之一。

如果實體零售做全渠道,是不是就把握住了價格的話語權(quán)和主動權(quán)?未必?,F(xiàn)在電商渠道多而廣,如果實體零售的電商渠道價格與實體店保持一致,那勢必無法取得價格優(yōu)勢,也無法獲得銷量的激增,實體零售要再補貼電商的虧空,那豈不是雪上加霜?
如果不在政策層面予以規(guī)范,目前的價格戰(zhàn)恐怕還是要打下去,僅靠實體零售的全渠道策略實現(xiàn)線上線上同價,有點杯水車薪。

全渠道是一個好概念,也是一個好愿景,但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總有跨不去的鴻溝。不能因為想象中的美好,而忽略鴻溝的赫然存在。

母嬰行業(yè)觀察 )
分享:
相關(guān)資訊
更多>>
  • 三天內(nèi)
  • 一周內(nèi)
  • 一個月